当前位置: 首页 >  地方新闻 > 

百色“便民化监督”提升农村食品安全监管效能

发布时间:2025-10-10

今年以来,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积极探索创新,以“便民化监督”为核心,通过推行“随手拍”“区域化举报”等模式,成功构建起从“便民举报-部门响应-结果反馈-优化提升”的完整闭环,使监管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预防”转型,形成食品安全治理新格局,有效缓解基层监管力量不足、投诉举报信息流转不畅,监管效能低下问题。农村食品问题发现率较去年同期提升47%。

image.png

构建多元举报体系,拓宽风险感知渠道

百色市多渠道拓展投诉举报途径,在保留现场、信件、电话等传统举报方式基础上,积极探索公众号、QQ群、微信群等便民化举报模式,极大简化举报门槛和流程,让群众手机上简单操作就能完成举报。群众可以通过“语音”“图片”或“视频”一种或多种自媒体方式,“随手拍”举报发生在自己身边的农村假冒伪劣食品违法行为,大大降低举报门槛,打破传统举报流程烦琐、证据提交困难、时间成本高的障碍,充分激发群众参与监管积极性。通过广泛动员群众、志愿者、协管员等社会力量参与食品安全监管,织密全域风险感知网络,使农村食品安全问题无处遁形。

建立高效处置机制,打造闭环监管链条

解决了线索收集问题,线索高效处置是关键。百色市通过建立基层筛查机制,根据线索紧急程度和性质,将其分为“紧急处置”“一般核查”和“科普宣传”三类,有效避免虚假举报造成的资源浪费。一方面细化反馈制度,让群众切实感受到自己的举报得到重视,问题能够得到及时解决,从而增强对监管工作的信任,吸引更多人参与到投诉举报中来。另一方面定期评估和优化投诉举报渠道,通过分析举报数量、处理效率、群众满意度等指标数据,持续改进工作机制。

创新监督宣传模式,推动监管场景前移

如何发挥好群众参与到农村食品监管工作中来是“便民化监督”模式的核心。百色市积极探索群众喜闻乐见宣传模式,将监管场景前移到群众身边。开通“食品安全科普大篷车”流动检测站,深入村屯开展食品检测,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了解食品是否安全;通过“你点我检·服务惠民生”活动进农村,增强与群众的互动,根据群众需求进行食品检测,提升群众参与感;将食品安全知识编入地方山歌、制作方言版“食品安全顺口溜”、法律条款嵌入村规民约等。

一系列“接地气”的宣传举措,将监管要素巧妙地融入群众生活,扩展食品安全宣传覆盖面,让群众在日常生活中就能轻松学习到食品安全知识,并积极参与到“便民化监督”工作中。截至目前,百色市共组建128个便民投诉举报群,覆盖全市90%以上行政村,覆盖人数达1.2万人次,收到各渠道有效线索292条,立案查处违法行为266起。

□中国市场监管报记者孔国俊 通讯员 郑见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