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地方新闻 > 

都江堰升级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站打造流畅高效营商环境

发布时间:2025-10-14

近日,在以“青城天下幽”著称的世界自然文化双遗产地——青城山麓,四川省都江堰市市场监管局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站运行现场会。

此次活动不仅标志着辖区11个乡镇(街道)、市政务服务中心及5个市场监管分局的知识产权站点同步挂牌升级,加速推进“知识产权保护一件事”改革,旨在破解资源分散、对接低效的“碎片化”困局,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网络,为创新主体打造流畅高效的营商环境,推动都江堰市高质量发展向“新”而行。

截至目前,全市拥有专利授权量7318件,其中发明专利450件;累计有效注册商标15905件,其中国有商标3923件。拥有“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51项,登记完成存量版权作品15680件,转化版权作品960件;拥有5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其中都江堰猕猴桃、都江堰茶叶、都江堰方竹笋是双地标产品,地理标志专用标志使用企业68家。今年,都江堰猕猴桃连续4年进入中国品牌价值评价百强榜,中国果品品牌价值达43.24亿元。

同步落地“五项核心”举措,彰显服务站立体服务能级。

近年来,都江堰市市场监管局紧紧围绕成都市“双示范区建设”任务为目标,通过下沉式蹲点服务实现走访企业全覆盖,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效能发挥最大化。此举并非简单的“升级改革”,而是以落地“五项核心”举措为引擎,将公共服务网络从城市中心延伸至乡镇基层,确保创新主体无论身处何地,都能享受“家门口”的专业支持,这正是市场监管领域“立园满园”蹲点服务的生动实践。

现场会上,一场庄重的挂牌仪式在青城山镇举行。通过发布服务清单“精准供给”,以“精准供给”为核心,对外发布《都江堰市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清单》,根据服务清单,提供精准服务,实现分类施策、资源整合与高效匹配的运行机制,帮助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筑牢海外维权“防火墙”,共建“三级服务”体系联动机制,与成都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成都市知识产权托管中心(睿道)签订《海外知识产权纠纷监测与维权指导合作协议》,形成分层响应链条,确保企业需求直达专业资源,真正为企业“走出去”提供风险预警、侵权分析及应对策略支持,降低出海风险。激活地标品牌“金钥匙”,都江堰市农业农村局与5家企业达成“都江堰川芎”“都江堰厚朴”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授权协议,通过统一品牌管理、品质标准和溯源体系,扩大地理标志产品供给,拓展富民增收空间,不断提升都江堰市地理标志品牌含金量。盘活国有商标“青城山下”,都江堰市国投公司与都江堰市琥珀家庭农场签订“青城山下”商标授权许可协议,积极探索“公共品牌+企业运营”市场化路径,促进文化创意与特色产业融合发展,释放品牌经济潜能。司法保护“零距离”,郫都区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官工作室正式挂牌,为市场主体提供法律咨询、诉前调解、证据保全指引等便捷高效的司法保障。同时,将审判庭搬到服务一线,现场公开庭审某酒店商标权侵权纠纷案件,以典型案例警示市场经营主体,强化公众“预防式”维权能力,打通了司法服务“最后一公里”。都江堰市琥珀家庭农场负责人说:“取得商标授权以后,我们对产品包装已进行全面升级换代,并初步得到市场认可和各届好评。下一步,我们将着力深耕品牌价值、不断提升运营能力,为持续彰显“天府好礼”的品牌影响力作出企业贡献。”

此次服务站建设与升级,核心目标是高质量推进“知识产权保护一件事”改革。服务站作为关键枢纽,着力整合分散的行政、司法、专业服务资源。“一门进出”集成服务:企业可就近在任一服务站提出专利、商标、地标、版权等各类知识产权咨询、维权、转化需求。2024年,帮助中国电建集团都江电力设备、四川齐力绿源、海蓉药业、四川益祥康药业申请省级专利转化专项资金140万元;搭建银企对接桥梁,完成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贷款7910万元,帮助企业获得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补贴资金15.22万元,“一站式”服务得到充分保障。“一网协同”提升效率:建立跨区域、跨部门的信息共享与协作机制,压缩维权响应时间,实时更新、发布知识产权预警信息。搭建“院校企地”合作平台,先后开展8场成果对接活动,发布成果8项,促成重大成果转化项目4项,成功培育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96家,国家级专精特新行业“小巨人”企业33家,成都市级知识产权优势单位11家,四川侨源气体成功登陆深交所创业板,“碎片化”难题迎刃而解。“一体保护”强化威慑:行政保护、司法保护、仲裁调解、行业自律在服务站平台形成合力,构建“严保护、大保护、快保护、同保护”工作格局。会同重庆市奉节县等全国186家单位签订《知识产权跨区域保护协作协议》,与彭州等9地签订《川产道地药材地理标志产品知识产权跨区域保护合作协议》,“都江堰猕猴桃”商标成功在荷兰、比利时、卢森堡3个国家获得马德里国际注册证书,有力护航“都江堰猕猴桃”在欧洲的销售。先后还与河北省衡水市、省内乐山市等地,开展涉嫌销售假冒地理标志产品“都江堰猕猴桃”、制售假冒名酒等案件移送,“无缝隙”跨区跨海维权得到有力保障。

从“碎片”到“集成”,改革升级成效初显,已为百余家企业和个人提供精准服务,海外纠纷应对机制落地,地理标志授权带动产业升级,“青城山下”商标品牌合作项目有序推进,法官工作室诉前调解成功率显著提升,公开庭审强化了警示效应,真正实现了服务“下沉”,让大家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专业、高效、全面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

都江堰市市场监管局负责人表示:“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站是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关键抓手。这不仅是物理升级,更是县域知识产权改革的‘破冰之行’。我们将持续完善运行机制,确保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站不仅‘建起来’,更要‘服务好’。”

此次,都江堰市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站的体系化建设与核心功能同步落地,是破解公共服务“碎片化”难题、实现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创新实践,未来将进一步打通数据壁垒,推动跨区域、跨部门协作,为创新驱动发展提供更强支撑。

(罗洵  王思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