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市场监管报
发布时间:2025-10-15
计量、标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这些被称为“质量基础设施”的技术要素,如今在浙江温州正通过一种全新的方式,为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今年以来,温州市市场监管局升级打造24家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平台(以下简称平台),推出“温暖质链”服务品牌。截至目前,已服务企业超1.7万家次,解决关键质量问题255个,成为助推当地“5+5+N”现代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协同发力,构建集成服务新格局
“以前跑多个部门、找不同机构,现在一个平台就能搞定,效率至少提高了三成。”这是一名温州企业主对“一站式”服务的直观感受。
改革的第一步,是打破壁垒、整合资源。温州在全省率先出台实施意见,明确省市县三级培育清单,要求24家平台制定精细方案,仅今年9月就为企业量身定制了30个综合服务方案。
在要素集聚上,平台聚焦质量、标准等七类重点领域,构建“点单式”技术服务库。通过“前台一窗受理、后台集成服务、限时办结反馈”的闭环模式,已吸引261家服务机构、191名专家入驻,梳理出161个重点服务事项,服务时效平均压缩30%。
同时,以国家、省级质检中心为支点,以质量服务站为延伸,温州还组建了覆盖智能锁具、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等重点产业的质量基础服务联盟。线上“质量门诊”汇聚5大专业领域、37个细分领域专家,年度访问量达70万次,服务订单超1万单,实现“线上问诊、线下开药”的高效联动。
精准滴灌,打造助企服务生态圈
“‘质量管家’和专家主动上门,不仅指出了我们生产流程中的漏洞,还帮我们对接了技术资源。”一家小微企业负责人感慨道。
这正是温州创新“质量管家+质量专家”机制的缩影。针对企业发展的痛点、堵点,平台为企业提供“全面体检”,送政策、解难题、促提升,让“温暖质链”真正暖到企业心坎上。
今年以来,温州还开展“集成赋能·益企行动”专项帮扶,梳理出重点服务企业清单,与30家重点企业建立一对一领衔服务机制,通过“周联络、月入企”常态化联系及“蹲点式”服务,精准对接需求。同时,对56项企业重点需求实行“收集—分类—流转—解决—反馈”闭环管理,确保事事有回应。
此外,平台还拓展服务“工具箱”,组织“大厂带小企”结对活动,提升产业链整体竞争力;建立跨界需求“直通车”机制,联合跨部门解决复杂问题。截至目前,已选派驻企质量特派员38名,结对企业5家,解决各类困难88个。
攻坚突破,激活产业创新动能
质量服务的最终目的,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温州依托“一站式”平台,为产业链高质量发展量身定制解决方案。
在技术攻关方面,平台“一链一图”绘制产业链质量图谱,“一链一策”制定提升方案,“一链一批”实施攻关项目。目前已重点遴选43项质量攻坚项目,挂图作战,6个产业被纳入全省产业链供应链质量联动提升试点。通过“一企一院”合作机制,温州企业成功突破泵阀行业“零泄漏”阀门、超低温阀门等关键技术。
在标准认证领域,平台充分发挥“专家库”“人才池”作用,助力温州成为首批全国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试点城市,累计培育“社公标”527项、涉碳证书189张。同时,指导推进14个国家级、省级标准化试点项目,新增主导制定先进标准12项,获评国家级标准“领跑者”证书66张,新增CNAS国家认可实验室30家。
质量管理水平也同步提升。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实施先进质量管理方法的企业超6000家,占比达79%,累计培育企业首席质量官1685人。目前,超过50%的企业通过体系认证,2025年新增“品字标”企业40家,为温州制造贴上更高质量的标签。
□郑庆来 吴乐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