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园地 > 

在时光褶皱里打捞生命的微光

来源:中国市场监管报

发布时间:2025-10-17

  案头摊开贾玉奎的散文集《倾听岁月的声音》,窗外正飘着初秋的细雨,淅淅沥沥的声响与书页间的文字共振,竟生出一种奇妙的沉浸感。初读只觉文辞温润如玉,字句间满是情意;细品之下才发现,这本内容跨越四十年的散文集,早已将岁月的褶皱轻轻展开,在天地山川的壮阔中、人间烟火的温软里与诗歌动人的韵律间,打捞起无数闪烁的生命微光,直抵人心最柔软的角落。
  最让我动容的,是书中“山川走笔”里铺展的生命广度。作者以脚步丈量大地,在山川万里间为生命拓宽了边界,文字背后是对土地的敬畏、对历史的追溯、对人文的关怀,是在行走中记录的独特景致与时代脉搏。在《天上苍山,人间洱海》中,既有对水天一色、云卷云舒的自然灵秀之叹,也有对南诏古国千年历史的沧桑感怀,亦有对《天龙八部》里侠客豪情、《五朵金花》里风土民情的欣赏向往,而字缝里更藏着“如何让这份山水灵秀永续”的生态叩问。在《黄河向东》里,作者凝视黄河奔涌,思绪随浪涛起伏,那些与黄河相关的往事、相逢的人物一一涌上心头,从岸边卷舒的苍云、拍岸的浪涛,到船上升腾的烟火、往来的人群,最终落向对黄河治理、流域发展的深切牵挂。
  读罢这些文字,我忽然懂得,原来生命的广度从来都藏在对世界的每一次真诚探访中。真正的旅行从来不是走马观花地打卡,而是带着一颗赤诚的心,在山川万里中感受土地的呼吸,在地域变迁里触摸时代的纹路。这些行走的记录,也让祖国河山不再是地图上遥远的风景,而是与生命、时代相连的载体。
  若说宏大景致是生命的“骨架”,那书中的细腻情致便是填充其间的“血肉”,让字里行间都浸着暖融融的温度。作者的笔,总能轻轻穿透日常的表象,触碰到生活最本真的质地。让我触动最深的是《触摸死亡》一文,文中记录了作者真实的体验,以平静的笔触细细铺陈心头的遗憾与牵挂:那些没来得及说出口的惦念、未竟的心愿,那些对亲人的深切眷恋、对生命的万般不舍,字字都带着滚烫的真心,读得人喉头发紧,眼眶发烫。合上书页的瞬间,我忽然彻悟,人这一辈子奔忙追逐的意义,并不是那些虚无缥缈的宏大目标,而是对所爱之人的牵挂、对所念之事的坚守。生命的温度不仅是轰轰烈烈的壮举,更是于日常肌理中,对每一份情感、每一件身边事的用心守护。
  更妙的是书页间不经意跃入眼帘的诗句点缀,恰是作者文风里最动人的标识,如星光点缀夜空,为文字注入穿越千年的文化深度。《宁夏走笔》中“春秋五十载,塞上已千年”,十个字藏着塞上大地的岁月厚重;《繁星满天》里“天上一轮月,人间万里明”,以澄澈月色映出人间的辽阔与温情。最难得的是,这些诗句与文章主旨浑然相融,诗歌的穿插运用又形成独特的复调结构,当文字趋于平缓时,几行诗句如石子投入湖心,激起层层涟漪,让文字自带余韵,读罢许久仍在心头萦绕。这份“诗化散文”的独特文风,绝非偶然。背后是作者多年来浸淫典籍的沉淀,更是看过山川脉络、走过市井街巷、读懂人间情意后的真情流淌。也正因如此,那些穿越千年的文脉才能在作者的笔端下,与当下的生命体验轻轻相拥,让我们在诗行韵律中探寻到生命更深层的意义。
  人行天地间,忽如远行客。《倾听岁月的声音》读来不仅是文字的享受,更是心灵的洗礼。正如作者在书中所写,“岁月的声音,能听得见吗?回答是:只要你静下来,一定能听得见”。作者以他的笔,在时光的褶皱里打捞起那些容易被忽略的微光,是山川间镌刻的时代印记,是日常里流淌的情感温度,是诗行间绵延的文化传承。让我们在步履匆匆的当下,重新拾回“倾听岁月”的耐心,而那些被打捞起的生命微光轻轻汇聚,终将成为我们前行路上照亮生命旅途的星河。

□江苏省吴江市市场监管局 葛伦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