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知识产权 > 

破壁与筑基:强化知识产权保护 助推统一大市场建设

发布时间:2025-10-20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加强知识产权法治保障”。“十四五”规划期间,我国知识产权保护事业取得辉煌成就,涌现出一批自主创新能力强的经营主体。随着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不断深入,知识产权保护实践中的深层次问题逐渐显现,尤其是维权难、维权贵、维权慢这三重枷锁,严重影响经营主体创新积极性,亟须从制度建设及执法实践等多个维度予以破解。

维权困局:成本高、认定难、执行弱

在知识产权保护中,商标与企业名称、字号的权利冲突一直是困扰经营主体的难点问题。尽管商标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法律法规已对相关冲突做出一些制度性安排,在实践中也发挥了一定作用,但此类冲突仍频繁发生,权利人陷入维权艰难的泥沼。从实践来看,造成这一困局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维权成本高昂,增加企业负担。创新主体在维权时面临“时间漫长、程序烦琐、费用高昂”的困境。有的案件诉讼周期长达数年,耗费的律师费、公证费等直接成本及人力、时间等间接成本,远超最终获得的赔偿额,而诉讼期间侵权者早已赚得“盆满钵满”,权利人品牌形象已受到不可逆转的损害。

侵权认定标准模糊,恶意“搭便车”行为屡禁不止。商标与企业名称、字号同属商业标识范畴,均承载着区分不同经营主体、传递商誉价值的功能。由于商标与企业名称数据检索相互独立,形成信息壁垒。实践中,部分经营主体利用制度漏洞恶意搭便车,通过将他人知名商标抢注为企业字号突出使用,或者不规范使用企业名称的方式误导公众,但此类行为的界定标准始终存在模糊地带。例如,国内知名照明企业雷士照明与某公司终止合作关系后,基于该公司涉嫌商标侵权及不正当竞争的事实,向法院提起诉讼。案件历经一审、二审、最终于2025年由最高人民法院作出裁定,明确“雷士”注册商标权属于雷士照明,并要求该公司“应当规范使用其企业字号及企业名称,不得单独或突出使用‘雷士’字号”。这意味着,任何在产品外包装、广告画面等处使用“雷士照明”字样,或将企业名称缩写为“XX雷士”的行为,均涉嫌构成侵权或者不正当竞争。但是,在全国各地部分建材市场仍有不少门店以“雷士照明”名义销售产品,实际供货方为某涉嫌侵权公司或其合作企业。在网上搜索“雷士照明”,仍可看到该涉嫌侵权公司宣传自己享有雷士照明合法授权的推广、招商视频。上述行为给消费者造成混淆误认,不仅影响雷士照明品牌声誉,且非商标权利人授权生产的产品质量及售后服务难以保障,最终损害的是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跨区域协作不畅,行政司法衔接有待加强。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要求打破地域分割,但在知识产权保护实践中,跨区域侵权案件的查处仍面临管辖协调、信息共享、执行联动等方面的障碍。行政执法与司法裁判对于复杂情形的权利冲突案件判断标准不完全一致,也影响了保护效能的提升。

破局之道:多维发力斩断侵权链条

知识产权专家指出,破解权利冲突及企业维权难的堵点,需要多方协同,从多个层面共同发力。

首先,完善法律法规,强化制度供给。自10月15日起施行的新《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正是呼应了这种时代需求。新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七条明确规定,擅自将他人注册商标、未注册的驰名商标作为企业名称中的字号使用,属于混淆行为。雷士照明遇到的其他公司利用其字号在市场上误导消费者的行为,即为混淆行为的典型表现,第七条不再要求“突出使用”,为规制此类违法行为提供了解决路径。

其次,统一执法尺度,强化跨区域协作。健全行政执法与司法衔接机制,完善跨区域执法协作机制,实现信息共享、线索互通、证据互认、结果互用。对恶意侵权行为人实施联合惩戒,使失信者“一处违法、处处受限”。

第三,强化多元共治,凝聚社会共识。优化维权援助服务,为企业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纠纷解决途径及合规指导。发挥行业协会、商会作用,强化行业自律。持续开展知识产权普法宣传,发布典型案例,引导消费者选择正品,自觉抵制侵权假冒产品。支持媒体公正客观报道知识产权案件,曝光侵权行为,宣传保护成效。

赋能创新:法治护航激活高质量发展动能

民营企业是创新创造的生力军。自2025年5月20日起施行的民营经济促进法专设“科技创新”一章,明确国家鼓励、支持、引导民营经济组织在推动科技创新、培育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中积极发挥作用。作为拥有超2000件专利、主导制定超170项国家及行业标准的创新主体,雷士照明成长为行业领军品牌的道路,充分体现了民营企业在自主创新方面的实力与活力。

专家表示,对雷士照明这样的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给予严格保护,有效破解知识产权维权壁垒,不仅是贯彻落实民营经济促进法的题中之义,也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维护公平竞争秩序、提升经济竞争力的关键之举。

当创新之火得到法治之盾的牢牢守护,必将激励万千企业心无旁骛地投入创新,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龚 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