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研究思考 > 

外卖行业既要“放得活”也要“管得住”

来源:中国市场监管报

发布时间:2025-10-27

  外卖不仅连接着商家的生计与食客的需求,还折射出数字经济赋能民生的生动图景。截至2024年底,我国外卖用户规模突破5.92亿人,年度市场规模超1.5万亿元,日均配送超8000万单。外卖行业监管,唯有辨证把握“放活”和“管住”,让活力和秩序并行不悖,才能让这股流动的烟火气真正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民生注脚。
  “放活”不是放任自流,而是以制度建设激发市场活力。外卖行业扎根市井、贴近民生,正是其生命力之所在。给经营主体减负担、拓空间,目的是提振“舌尖上的消费”。一是简化准入门槛,让小餐饮“轻装上阵”。街边的小餐馆是外卖生态的重要内容,相关数据显示,当前我国有小餐饮360万家,解决了大量就餐和就业问题。科学再造审批流程,探索“一照通”承诺制,才能推动符合安全标准的小餐饮实现更加便捷的入网经营。二是允许服务创新,让便民举措落地生根。从预约点餐解决写字楼用餐高峰拥堵,到“银发助餐”弥合老年人群体数字鸿沟,再到“农餐对接”帮助农民增收,外卖服务创新始终围绕民生痛点,只要于民生有利、于安全可控,就应允许这类探索存在。三是拓宽就业渠道,让外卖骑手有尊严。据统计,当前我国有1300万外卖骑手,他们中有返乡创业的农民工,有初入社会的年轻人。这一岗位不仅是很多人的生计所依,还是社会稳定的缓冲带。平台可以完善技能培训体系,从交通安全到服务规范,让骑手有技傍身;可以推动骑士关爱计划,把意外险、健康体检等保障落到实处,让灵活就业者有依托;要搭建维权通道,让劳动付出有保障。
  管住不是捆住手脚,而是以制度建设守护安全底线。外卖行业关系“舌尖上的安全”,必须守住安全底线。首先,后厨卫生要亮出来,让安全看得见。根据教育部今年2月份公布的数据,全国中小学校食堂“互联网+明厨亮灶”覆盖率已达98.5%。将后厨制作的关键环节在网络平台直播,消费者可以在手机上查看后厨实况,人工智能系统自动识别未佩戴口罩、吸烟等违规行为并发出预警,帮助消费者主动推开阳光厨房的窗,让暗箱操作无处藏身。其次,配送规范要严起来,让风险降下去。现实中,超时罚款、抢单排名的压力,往往将骑手安全让位于配送时限。有外卖平台公布“取消骑手超时扣款”的举措,将试点城市众包骑手的“超时扣款”改为积分制度,结合实时路况和天气动态调整时限;推广智能头盔监测系统实时检测头盔佩戴状态,并通过交巡警App推送安全提示,用科技为骑行护航。最后,平台责任要扛起来,让规则说了算。外卖平台不能只做甩手掌柜,更不能当隐形收割者,要切实增强合规经营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严格资质审查,重点清理“无证”“套证”“假证”等违规入网商户;不得利用数据、算法等实施垄断协议和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杜绝“二选一”、高抽成等挤压商家利润的行为。在劳动者权益层面,应当为全职骑手缴纳五险一金,优化配送算法,建立职业伤害保障。
  放与管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题,放得科学才能激发市场活力,管得到位方能守住发展底线。对新业态,应多些观察期、少些紧箍咒,例如针对无堂食外卖监管,重庆市出台了全国首个《无堂食外卖经营服务规范》,浙江省推行无堂食外卖聚集区组团式管理,为行业规范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市场能自主调节的,就交给市场之手;制度必须兜底的,就扎紧规则之笼。杜绝刷单炒信、虚假评价、恶意压价等不正当竞争行为,完善平台规则公示及违规惩戒制度,禁止“内卷式”竞争,让“平台请客、商家买单”的潜规则无处遁形。同时通过负面清单明确禁区,用正面清单引导方向,让经营主体既敢闯敢试,又不越雷池。各方也应同向发力,构建良性生态:政府应在精准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的同时以服务型执法减少对正常经营的干扰;平台应严把入网商户资质,护好骑手权益,守好数据安全,规范信息使用;入网商户应坚守食品安全底线,诚信经营,不搞以次充好、虚假宣传或“阴阳门店”;骑手应当好食品安全监督参与者,懂维权也懂自律;消费者应当好食品安全“评判员”,以真实评价倒逼餐饮服务提升。
  放得活与管得住的平衡,其结果终究要落在消费者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里。看餐桌安全,是否从吃得饱迈向吃得安,食材来源能否追溯,后厨环境是否可见,投诉渠道是否畅通。看配送规范,是否从跑得快切实转向跑得稳,骑手是否还为超时焦虑,交通违规是否减少,保障措施是否落地。看权益平衡,是否从“各顾各”走向“共受益”,商家是否拥有公平竞争的环境,骑手是否获得基本保障,消费者是否享有充分选择权。
  街头的外卖车还在穿梭,手机里的外卖订单还在刷新。流动的烟火气是城市的脉搏,亦是民生的温度,更是治理能力的试金石。唯有把握放与管的平衡,才能让外卖行业在规范中发展、在发展中规范,让商家更有奔头,让群众餐桌更有保障,让数字经济的红利真正惠及民生、温暖人心。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