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知识产权 > 

新昌撑起知识产权“保护伞”擦亮非遗“金名片”

来源:中国市场监管报

发布时间:2025-10-29

  本报讯 近年来,浙江省新昌县市场监管局积极探索“非遗+知识产权”保护模式,通过健全机制、执法检查、普法宣传等举措,为非遗发展保驾护航,有效激发非遗创造创新活力。
  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造就了新昌五彩斑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除了新昌调腔、绍兴目连戏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还有刘阮传说、新昌十番、叠罗汉、布袋木偶等省、市级非遗项目。
  2023年,新昌县市场监管局牵头出台全面构建县域高水平知识产权保护“生态圈”改革创新方案,强调要大力推进非遗项目申报地理标志,推进知识产权基础型、复合型、高端型人才培养,切实提升非遗机构、传承人知识产权水平。2024年,新昌县入选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试点县,提出要打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全链条,力争打造全省知识产权保护与发展县域标杆。
  将非遗产品注册成为地理标志,是促进非遗产业化发展、塑造优秀文化品牌的最佳途径之一。新昌县市场监管局大力推进非遗类地理标志建设,指导发展非遗地理标志共富工坊,不断创新地理标志保护方式。新昌花生(小京生)是新昌县最具代表性的非遗农产品之一,也是新昌县首个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为进一步破解地理标志保护难、维权成本高等问题,2022年,中国人保财险为“新昌小京生”成功投保地理标志被侵权损失保险,成为全市首单农产品地理标志保险。“推进‘新昌小京生’地理标志三产融合发展”项目入选2025年度浙江省地理标志富农集成改革创新项目,系绍兴市唯一。
  “传统砖瓦制作技艺”是浙江省第四批非遗项目,最早可追溯到商周,是中国古建筑雕刻中重要的一种艺术形式。以此非遗项目为依托,新昌县现有多家传统砖瓦制作企业。随着非遗市场升温,非遗产品被恶意模仿、抄袭,已成为制约非遗产业相关企业发展的堵点问题。针对这一情况,新昌县市场监管局强化普法宣传和跟踪服务,积极引导、帮助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通过商标注册、申请专利等方式对作品进行保护。如新昌县天工坊砖瓦有限公司通过自主研发、与高校合作等方式,切实解决了技术难题,目前已拥有多项专利,不仅让企业获得了法律的保护,也提升了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梁佳妮 蔡艳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