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食品安全 > 

筑牢食品安全防线 捍卫群众“舌尖幸福”

来源:中国市场监管报

发布时间:2025-10-29

  今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强化食品安全全链条监管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找准从农田到餐桌全链条监管中存在的8个薄弱环节,利剑出鞘,对应提出加强协同协作协调的21项具体措施,进一步理清各部门食品安全责任,为各地实践指明了方向。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将全面践行“四个最严”要求,坚决扛起食品安全大旗,深入学习贯彻《意见》精神,坚决筑牢食品安全防线。

构建食品安全责任网
  一直以来,呼伦贝尔市将食品安全工作作为重大民生工程,党政主要领导以上率下,深入食品安全监管一线,着力解决食品安全难点、堵点问题。各级食药安委牵头部门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作用,统筹守住安全底线、聚焦民生关切、服务发展大局“三驾马车”,压紧压实属地管理、行业主管、部门监管责任。
  制定印发《呼伦贝尔市关于深化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若干措施》《呼伦贝尔市农村牧区集体聚餐食品安全管理办法》《呼伦贝尔市学生“小饭桌”食品安全备案管理办法》《呼伦贝尔市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等制度性措施,建立健全食品安全全程监督管理工作机制。市、县、乡三级包保干部主动履职,按时按需按效完成督导任务。2024年,累计开展督导12.5万家次,实现督导全覆盖、无死角。
  常态化开展食品安全风险会商和部门联席会议,各部门通力合作,共同研究呼伦贝尔市进一步强化食品安全全链条监管的落实举措。市消费者协会开展“食无忧”“购无忧”放心消费系列活动,加强行业自律管理,推动食品行业健康发展。
  全市各级市场监管部门作为食药安委牵头部门,始终坚持问题导向,以“严”字贯穿监管工作始终。不断加大监管力度,织密监管网络,对各类食品安全违法行为保持“零容忍”高压态势。今年以来,全市已查处食品安全违法案件260件,有效震慑了违法犯罪行为。同时,积极推动监管与服务深度融合,将监管的前瞻性与服务的主动性有机结合,强化食品生产经营企业风险等级管理,指导企业全面建立风险管控清单,落实落细“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制度。全市特殊食品生产企业和大中型食品生产企业均配备食品安全总监,所有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均配备食品安全员。2024年,食品生产企业食品安全自查率达100%,食品生产企业食品安全总监、食品安全员按要求配备率及抽查考核合格率均达100%,近三年食品抽样合格率均在96%以上,食品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意识逐渐增强,监管制度逐步完善,保障水平稳步提升。大力推广“内蒙古自治区畜禽产品溯源查询码”,探索创建智慧市场监管指挥平台,运用AI监管,对食品安全实时监测和精准预警,让监管“跑”在风险前面,形成严管与预防并重、监管与服务相融的良好局面。

正视食品安全监管薄弱点
  近年来,全市食品安全状况稳定向好,但问题仍旧客观存在。随着食品生产经营主体数量激增,基层分局(所)执法人员人均监管超200家主体,基层和偏远地区监管力量“人少事多”的矛盾凸显。部分执法人员缺乏系统的食品安全知识和技能培训,对复杂、新型的食品安全问题,难以做到精准监管和有效处置。
  部分食品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缺位,诚信意识淡薄,为追求利益最大化,罔顾法律法规,使用不合格原料、超范围超限量使用添加剂、虚假标注食品标签等违法违规生产经营行为屡禁不止。同时,对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标准认识不足,缺乏主动落实主体责任的意识。
  农村牧区食品经营主体分散,市场流通环节情况复杂,一些过期变质、假冒伪劣食品容易流入农村牧区市场。农村牧区消费者缺乏辨别假冒伪劣食品的能力,且维权意识不强。
  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格局有待进一步加强,消费者自发监督解决食品药品安全问题的效能不足,距离形成全民参与、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仍有差距。

绘就食品安全“幸福画卷”
  呼伦贝尔市将立足属地实际,精准对标《意见》各项要求,不折不扣落实上级工作部署,精心细化落实举措,凝聚各方协同共治合力,全力守护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强化跨部门协同联动,聚焦重点领域攻坚突破。食品安全监管涉及多个环节、多个部门,只有加强协同合作,才能形成强大监管合力。全市将着力推动跨部门沟通协作机制高效运转,针对肉制品、农村牧区假冒伪劣食品、校园食品以及网络订餐、直播带货等新型食品经营业态和抽检监测问题频发的重点领域,锚定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环节,常态化开展治理攻坚行动。通过整合各方资源、明确职责分工、加强信息共享,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解决重点领域食品安全突出问题,让人民群众吃得放心、吃得安心。
  压实属地管理责任,推动制度措施落地见效。将强化食品安全全链条监管工作全面纳入属地履责事项,建立健全日常监管和督查机制,加大对监管人员、食品生产经营主体食品安全员的培训力度,确保各级食品安全责任落实到岗到人,真正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
  分类分策压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建立健全“一企一档”“一品一策”风险排查机制,紧盯乳肉粮油酒和预制菜等重点品种,以交叉互查、飞行检查、明察暗访等形式,督促指导细化企业风险管控清单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职能职责,落实“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机制。推动建设小作坊园区标准化建设、规范标准化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助力小作坊提档升级,培育“精特美”品牌小作坊。
  加速技术迭代升级,赋能监管执法智慧转型。加快完善食品安全科技创新体系,加大信息化技术应用创新力度,积极引入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为食品安全监管全链条、各环节注入科技动力。通过打造智慧监管平台,实现监管数据的实时采集、分析和预警,以大数据分析,及时发现食品安全风险隐患,为监管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探索食品溯源技术应用,实现从生产到销售的全链条追溯,推动监管执法从传统模式向智慧化模式转变,全面提升食品安全治理能力和水平。
  做好社会共治工作。充分调动各方力量,形成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的强大合力。加强对食品行业协会的指导和支持,巩固已开展的“食无忧”“购无忧”放心消费活动,引领行业协会制定行业规范和标准,加强行业自律管理。发挥行业协会在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及时反馈企业的意见和建议。鼓励公众参与食品安全监督,特别是支持企业内部员工举报违法行为。建立食品安全志愿服务队,通过进社区、进农村牧区、进学校普及食品安全知识和法律法规,增强公众食品安全意识,提高其自我保护能力。

□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市场监管局局长 吴铁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