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市场监管报
发布时间:2025-11-03









10月23日,放学后,吴丹言和两个女儿一起回家。|10月23日,“妈妈食堂”的工作人员在操作间里合影。|10月21日,午餐前夕,“妈妈厨工”们在切配蔬菜。|10月21日,“爷爷厨工”鲁永林(右)用大铲翻炒豆干肉丝,他的孙子在该校就读。|10月22日,午餐时间,同学们排队打饭。| 10月23日,午餐后,“妈妈厨工”在教室过道回收餐具。|10月23日,“妈妈厨工”正在清洗回收的餐具车。|10月21日,下班后,“妈妈厨工”们脱下工装,整理仪容。|10月23日,续签的劳动合同发下来了,“妈妈厨工”们高兴地看着合同文本。
清晨7时15分,天色渐亮,重庆市九龙坡区谢家湾金茂小学的食堂内,吴丹言早已在更衣室换好工装,她和同事们站在仪容镜前,整理好头发,熟练地戴好头罩和口罩后,掖了掖围裙,快步走向食堂后厨,开始一天的忙碌。
吴丹言是一名“90后”妈妈,她的两个女儿都在这所小学就读。四年前,她在家长群里得知学校面向家长群体招聘食堂厨工的消息后,第一时间报名应聘。在进行综合测评和健康体检后,吴丹言加入了这个23人的食堂团队,从“陪读妈妈”变成”校园食安守护者”。吴丹言负责洗菜切菜和送餐到班级,食堂的蔬菜一般要加食盐清洗三遍,一些绿叶蔬菜甚至要清洗五遍,同学们每天的校园餐都是“妈妈严选”系列。
另一位“妈妈厨工”吴新秀,她的女儿也在这所小学就读。一年前她经过学校招聘面试,体检合格后成了食堂餐具清洗消毒组6名厨工中的一员。“之前我在装修工地打零工,收入不稳定,这份工作虽然辛苦,但能陪在孩子身边挺好,孩子也特别喜欢吃我们食堂的饭菜!”每天午餐后,吴新秀和小组的同事们都要忙活两个多小时,将3000多件餐具一一清洗并转运到消毒柜消毒。
“咱们食堂不仅有厨工‘妈妈’还有厨工‘奶奶’,和大厨‘爷爷’!”谢家湾金茂小学党委书记党总支书记杨永财告诉记者,学校从2021年开始试行从家长群体中招聘食堂职工,目前23名职工中,有14名职工的子女或者孙辈儿都曾在该校就读。“妈妈厨工”“爸爸厨工”机制的施行,可以让更多爸爸妈妈们参与校园餐制作,让孩子们在校园的每一次午餐吃得更舒心。
在九龙坡区市场监管局的推动下,近三年来,九龙坡区累计有42所学校开启“妈妈食堂”模式,先后有300多人次学生家长在校园食堂工作为师生们服务。学校不仅吸纳了家长关于食谱搭配、设施改造等方面的建议,还建立了“家长巡查员”制度,让监督机制更加完善。
从食材验收的严格把关,到清洗切配的细致入微,再到烹饪分餐的用心守护,“妈妈食堂”里的每一位家长校工,都用爱为孩子们筑起了一道食品安全防线。
这种“政府引导、学校自主、家长参与、智慧监管”的重庆模式,不仅让校园餐飘起了家的味道,更用一餐一饭的温度,书写着家校共育的温暖答卷。
□本报记者 常 宇/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