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市场监管报
发布时间:2025-11-03

如东县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对果之缘家庭农场果品深加工试生产进行现场指导。
一纸食品生产许可证,薄如蝉翼,却重若千钧。
近日,南通果之缘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崔燕从江苏省如东县市场监管局掘港分局负责人手中接过该证书,言语中满是感慨:“从‘种葡萄’到‘做产品’,这一步跨越离不开市场监管部门一路陪跑、精准滴灌。”
这张看似普通的许可,不仅开启了该公司果品深加工新赛道,更折射出如东以“名特优新”个体工商户培育工程为支点,撬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实践。
精准“选苗” 让甜蜜事业扎根沃土
故事的序幕,始于2012年。怀揣农业梦想的山东姑娘崔燕,在如东县十里墩村流转土地,创立果之缘家庭农场,开启了她与精品“阳光玫瑰”葡萄的甜蜜事业。
她打破传统路径,主动对接中国农学会葡萄分会、天津农学院等科研机构,凭着不懈地钻研精神,经过反复试验,最终摸索出一套好吃、好看、好卖的精品化种植模式,创下亩效益8万元的纪录,在田间地头绽放出“单打冠军”的熠熠光彩。
如东县市场监管局在常态化走访工作中,敏锐地捕捉到这颗充满潜力的“种子”,随即将其纳入“名特优新”个体工商户培育库,开启“一户一策”的精准滴灌帮扶。该局工作人员化身“发展顾问”,引导果之缘家庭农场跳出传统农耕思维,以工业化理念谋划产业,用品牌化战略提升价值,推动其从“会种植”向“懂经营、善管理、有品牌”的现代化经营主体跃升。
精心“嫁接” 让“如东样本”蔓伸全国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目睹周边种植户面临技术滞后、销路不畅的双重窘境,崔燕的格局逐渐打开:“何不组建一个产业联盟,抱团发展、携手共富?”
她勇敢地向如东县市场监管局求助,并在该局指导下,牵头成立海唐春全国阳光玫瑰葡萄产业供销联盟。这个总部设在如东县的联盟,宛如一条强韧的产业藤蔓,将上游种苗培育、中游技术服务与下游销售网络紧密联结。同时,崔燕持续加大投入力度,建成标准化智能温室、电商直播中心、产品检测中心和冷链物流体系,为联盟发展筑牢根基。
如今,这条产业之“藤”已蔓伸至全国17个省份,链接52个服务分站、超600名成员,总种植面积突破6万亩。联盟产品不仅斩获“全国优质鲜食葡萄金奖”,更孵化出8个特色品牌,在全国设立了21个销售档口,与20多家优质客商稳定合作。2024年,这颗由如东沃土孕育出的“金果子”,已串联起一个年产值达30亿元的甜蜜产业链。
精确“催化” 让“产业筋骨”更具韧性
鲜果市场存在的周期性波动特征,始终是农业发展的挑战。随着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如何提升抗风险能力与产品附加值,成为崔燕必须破解的新课题。她将目光投向了产业链更高端,即果品深加工。
今年4月,如东县市场监管局获悉这一需求后,随即启动了一场“全程陪跑”式服务。
从生产场所的选定到科学严谨的布局规划;从执行标准的确立到品牌路径的超前设计;从包装标签的审查到食品安全管理……如东县市场监管局设立的工作专班想在前面,也做在了细处。即便崔燕临时提出增加“无花果”生产项目,专班也快速响应、无缝衔接,全力保障工作进度。最终不负众望,果之缘一次性通过现场审核,顺利取得生产许可证。
“他们不是等我‘撞南墙’了才出手,而是在我刚有想法时就搭好了梯子。这种服务让人心里踏实,更有底气去闯。”崔燕由衷地赞叹。
精细“育林” 让个体经济蔚然成荫
从一株葡萄藤到全国产业联盟,再到深加工产线落地,果之缘家庭农场的“三级跳”,正是如东县市场监管局系统培育“名特优新”个体工商户的鲜活样本。
自市场监管总局部署“名特优新”个体工商户培育工程以来,如东县始终将服务贯穿至经营主体发展全生命周期,通过精准滴灌,为不同发展阶段个体工商户量身定制成长方案,提供从登记注册、标准制定到品牌打造、产业升级的全链条护航。
截至目前,如东县已成功培育84家具有区域影响力和核心竞争力的优质个体工商户,其中市级7家、县级77家。它们如雨后春笋,正成为激活县域经济、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一颗葡萄,串起一条30亿元产业链,更绘就了一条政府与市场同向发力、服务与发展同频共振的“甜蜜曲线”。如东县市场监管局局长潘飞表示,未来将持续放大“名特优新”标杆效应,让更多“小个体”迸发“大能量”,在江海大地续写更多“点果成金”的产业新篇。
□本报记者 张 甜 通讯员 张 瑞 张丞晨 张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