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市场监管报
发布时间:2025-11-06
浙江省杭州市钱塘区通过多项举措支持个体工商户发展,有效激发个体经济活力。截至第三季度末,全区个体工商户总量已突破7万户,占全区经营主体总量的45.45%,成为民营经济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厚植创业根基,实现“准入—政策”双轮驱动
钱塘区以深化改革为基础,通过监测个体工商户发展状况、推动扶持政策落地见效,全面激发个体工商户的创新创业潜能。
畅通准入准营渠道。通过实施集群注册、托管登记及网络经营场所登记等创新举措,进一步放宽经营场所限制;优化个体工商户跨区域迁移流程,保障经营连续性;推进餐饮店开办“一件事”等17项准入准营联办事项,实现证照集成办理。
精准掌握发展诉求。作为浙江省首批个体工商户发展工作联络点,自2023年起每季度开展个体工商户发展状况监测,累计动态监测16175家次,编制监测报告11份,梳理出“成本高、招工难”等共性或个性问题45项,有针对性地及时解决。
完善政策供给体系。针对扶持政策碎片化问题,系统收集整理国家、省、市、区各级政策,形成涵盖降本减费、营商环境、发展保障、要素支持和“个转企”优惠等五大板块的95项政策清单,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渠道精准推送至个体工商户。
强化要素帮扶,突破“资源—能力”双重制约
钱塘区坚持以需求为导向,聚焦流量、资金、人才、市场等关键要素,优化资源配置,切实降低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成本。
推进“大企帮小店”行动。组织柏鹿、国通等10家大型企业与532户小微商户开展线上线下对接,通过包销合作、流量补贴、费用减免等举措实现资源共享,有效降低经营成本。
建立“信用+个体扶持”机制。联合宁波银行、农商银行、建设银行等金融机构,创新打造“数据归集、信用评价、银行认可、依信放贷”的信贷支持模式。截至9月底,全区个体工商户经营性贷款余额达653.34亿元。
实施技能赋能行动。推出“入市第一课”“浙商大讲堂”等系列培训,在法律法规、财税管理、经营策略等方面提供专业指导。2025年举办个体劳动者职业技能竞赛1场,培训2346人次。
聚焦精准培育,构建“成长—跃升”双重阶梯
钱塘区通过“三型四类”精准培育和“个转企”转型两大突破口,实施差异化帮扶策略,助力个体工商户提质升级。
开展分型分类帮扶。根据经营稳定性、用工规模、发展潜力等指标,将全区个体工商户划分为“生存型”(34574户)、“成长型”(20968户)和“发展型”(5363户)三类,分别实施“稳存量、保基本”和“促壮大、育动能”精准举措。
培育“名特优新”个体工商户。聚焦知名品牌、特色产品、优质服务、新兴模式四个方向,组织开展“名特优新”个体工商户申报与认定工作,推动帮扶工作向深度培育、品牌提升和生态构建转型。目前已完成区级“名特优新”个体工商户认定127户。
推动“个转企”升级。支持个体工商户通过直接变更登记方式转型为企业,允许延续使用原有字号、知识产权及相关许可证,有效拓展市场空间,增强竞争力。2025年已完成“个转企”转型260户。
深化资源整合,打造“线上—线下”双重网络
钱塘区打破传统碎片化帮扶模式,通过政银企、政园企联动与服务微平台建设,构建多维融合的服务新生态。
加强政银合作。充分发挥市场监管业务覆盖全生命周期、银行服务贴近市场的双重优势,在政务就近办理、信用报告互认、数据共享、金融产品创新等领域深化合作。
推动政园联动。将个体服务延伸至园区,设立服务站并派驻专员,提供商事审批、年报代办、信用修复等一对一服务,建立“便捷+增值”服务模式。
优化线上平台。升级“钱塘企服管家”微信公众号功能,实现信息发布、政策直达、互动交流一体化运营,通过典型采风、手艺人寻访、创业直播等特色活动,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个体工商户发展的良好氛围。
□沈 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