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市场监管报
发布时间:2025-11-10
职业打假本是守护市场秩序、维护消费者权益的“公益力量”,但部分群体在利益驱动下背离初心,将其异化为规模化牟利的“经营手段”。激增的恶意投诉举报不仅大量挤占行政监管与司法资源,让基层部门疲于应对,更严重干扰企业正常经营活动,加重制度性交易成本,破坏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
上海市金山区直面这一治理痛点,以优化营商环境为核心目标,打破市场监管部门“单打独斗”的局限,创新升级为市场监管、法院、公安等八部门“协同作战”模式。通过两轮联合规制方案的迭代完善,构建起权责清晰、流程顺畅、精准高效的牟利性职业索赔治理“金山模式”。该模式既为企业卸下“不必要负担”,助力其轻装上阵聚焦发展,又坚决保障消费者正当维权诉求不受影响,以治理创新激活经营主体内生动力,为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筑牢坚实制度屏障。
锚定营商痛点:数据透视治理紧迫性
2021年以来,金山区市场监管局受理的投诉举报和咨询量逐年攀升,从3.6万件增至2024年的4.7万件。以2024年底全区29.72万家经营主体计算,平均每6家企业就有1家接到投诉举报。深入分析可见,这些投诉举报中绝大多数来自职业打假群体,其行为早已脱离初始公益性打假范畴,而是通过恶意挑刺、曲解法规、反复投诉等手段,以“索赔”“撤诉”为筹码向企业索要财物,严重干扰企业正常经营活动。
这种行为的危害具有连锁性,既直接侵害企业合法权益、扰乱公平竞争,又大量占用监管执法资源,导致普通消费者合理诉求的办理效率受影响,企业不堪其扰,基层监管部门压力很大,牟利性职业索赔已成为制约金山区营商环境提升的突出瓶颈。
先行先试筑基:打响营商环境“保卫战”
金山区市场监管局跳出“单兵作战”思维,深入走访人民法院、公安等多部门,组织企业及行业协会座谈收集诉求,于2023年6月在全市率先出台《金山区关于依法处置牟利性职业索赔举报行为实施方案》(以下称“1.0方案”)。该文件开创性聚焦牟利性职业索赔治理,是上海首个专门助力营商环境优化的同类规范,从6个维度明确认定标准、建立异常名录,让“恶意举报”可界定处置,为破解行业顽疾提供了可操作的“金山范本”。
“1.0方案”紧扣“依法行政、分类管理、综合治理”核心原则,搭建起靶向精准的治理框架。方案明确成立由该局局长牵头的联合规制工作领导小组,细化市场监管、执法稽查、消保等内设机构职责分工,清晰划定“依法处置不越界、权益保障不缺位”的履职红线。创新建立投诉举报异常名录制度,从举报频次、诉求内容、调解态度等多维度制定牟利性索赔认定标准,让原本模糊的“恶意举报”有了清晰界定依据,推动治理从“被动应对”向“主动识别”转变。
制度效能迅速转化为营商环境优化的硬核成果。目前,金山区市场监管局12315平台、12315投诉举报智慧平台接到的牟利性职业索赔举报占比分别下降6.07%和46.69%,食品、电商等高频受扰行业企业反映,骚扰式举报明显减少,市场秩序持续净化。
治理效能提升助推营商环境优化效应。牟利性职业索赔占用的执法资源释放后,市场监管部门聚焦民生关切与企业服务,一方面,集中处理消费者合理诉求,投诉调解成功率从44%升至62%;另一方面,组建“助企服务队”开展合规指导,帮助企业前置规避风险,使企业重拾发展信心,为营商环境优化注入持久动力。
迭代升级提质:构建营商环境共治新格局
“1.0方案”筑牢治理根基后,金山区以更高标准优化营商环境为目标,推动治理体系从“靶向治理”向“系统共治”升级,构建更完善的营商环境防护网。
经过深入调研、梳理典型案例、广泛吸纳意见建议后,2025年9月22日,金山区市场监管局牵头联合区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等七部门,正式发布《上海市金山区关于优化营商环境依法处置牟利性职业索赔职业举报行为实施方案》(以下称“2.0方案”)。方案以“多方协同”治理架构重塑规制体系,构筑起更严密的营商环境“防护网”,协同维度更广、规制范围更全、打击精度更高、法治支撑更实,充分彰显治理升级的深度与温度。
协同维度实现“从散到聚”的突破,治理合力全面增强。“2.0方案”将人民法院纳入联合规制矩阵,构建八部门“协同作战”体系。通过建立“月度会商+季度研判”机制,打通行政执法、司法裁判、法律监督全链条,明确各部门线索初核、涉嫌违法核查、法律指导、合规普法等职责。这一全流程贯通的协作模式,彻底破解跨部门“各管一段、衔接不畅”的痛点,以权威合力压缩不法行为生存空间,大幅提升营商环境稳定性。
规制范围实现“从点到面”的拓展,企业保障精准覆盖。“2.0方案”打破原来三类领域局限,将规制对象明确为所有“不符合生活消费需要且具有牟利性特征”的行为,涵盖生产制造、商贸流通、服务消费等经营全领域。这一调整破解了企业“部分受保、特殊场景遇扰”的痛点,显著增强了企业经营环节安全感。
打击精度实现“从粗到精”的提升,净化效率显著提高。“2.0方案”创新组建区牟利性职业索赔职业举报联合规制联盟,由市场监管局、司法局牵头运作,整合数据建立“立体画像”。通过分析举报频次、诉求一致性等10项指标,精准甄别滥用投诉举报权人员并纳入专项名录,对其实施“一次性告知后果+后续诉求简化处置”的精准管控。既避免过度干预,又大幅提高违法成本,形成强大震慑,让营商环境净化效率持续提升。
法治支撑实现“从有到优”的强化,制度保障更趋坚实。“2.0方案”以“名录+管控”机制细化操作流程,与2025年10月施行的《上海市民营经济促进条例》形成精准衔接。该条例明确要求规制牟利性职业索赔举报行为,为“2.0方案”的创新举措提供了坚实法律支撑,实现制度创新与法治保障同频共振,让治理全程有法可依、有据可循。
长效赋能发展:治理成果转为核心竞争力
在严格规制的同时,金山区着力构建“预防为主、惩防结合”的长效保障体系,核心聚焦源头治理。实施“法治护航企业成长计划”,联合多部门编制八大重点行业合规指南,培育企业标准化合规管理能力,引导重点商协会制定自律公约,形成“监管引导+行业自治”格局。通过“线上监测+线下指导+季度培训”服务,主动排查企业标签标注、广告宣传等风险点,从源头降低被恶意举报概率。定期发布典型案例汇编,统一执法裁量尺度,稳定企业经营预期。
金山区制定涉企轻微违法行为免罚清单,对首次发生、危害轻微且及时改正的违法行为实施“首违不罚”“轻微免罚”,既守住质量安全底线,又给企业容错空间,包容审慎执法为营商环境增添温度。立足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金山区积极探索跨区域协同治理,与毗邻地区建立信息共享、案例互鉴机制,为企业跨区域经营提供统一规范的制度保障,让“金山经验”辐射带动区域营商环境协同优化。
□上海市金山区市场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 蔡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