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市场监管报
发布时间:2025-11-12
秋日的浙江省浦江县水晶产业园内,2025年“中华设计奖高教赛道浦江水晶产业赛道”激战正酣,全国高校300余件水晶设计作品在此同台竞技,年轻学子以巧思诠释着水晶艺术的现代生命力。
这场创意盛宴的背后,由浦江县市场监管局牵头建设的浦江时尚饰品(水晶)产业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平台(以下简称服务平台)成为关键纽带——承载着标准制定、技术攻关、权益保障等多重功能的“产业桥梁”,正让天马行空的设计创意在浦江的产业沃土上结出硕果。
标准筑基:让创意自带“产业化基因”
“好看的设计未必能造得出来,这曾是创意落地的最大梗阻。”一名参赛学子的感慨道出了行业痛点。
作为“中国水晶玻璃之都”,浦江曾历经“散乱污”整治的阵痛。2.2万家作坊缩减至526家的转型历程,让当地深刻认识到标准引领的重要性。
依托全国日用玻璃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工艺水晶分技术委员会的落地优势,浦江县将《工艺水晶热压成型加工工艺技术规范》等核心标准嵌入设计指导全流程,从图纸绘制阶段就开始规避生产适配风险。
“标准先行让我们少走了弯路,设计稿刚完成就知道能否量产。”获得银奖的高校团队负责人说,这种前置服务让创意从诞生之初就具备产业化基础。
技术破壁:实验室里破解“生产不可能”
服务平台联合中国计量大学浦江工业设计研究院等核心机构,围绕新材料开发、产品创新、工艺革新、传统行业装备提升等方面展开技术攻关,创新数控系统、激光雕刻、人工智能辅助设计等关键技术。
“以前靠老师傅经验把控精度,常会遇到‘设计得好却造不出’的困境。现在通过智能技术赋能,就像给传统工艺装上‘智慧大脑’,不仅破解了工艺局限,还能让更多创意快速落地。”某水晶实验室负责人介绍,这种“产学研用”协同攻关模式,正复刻着浦江从“污染重镇”到“大禹鼎”金鼎奖得主的转型逻辑——以技术创新破解发展瓶颈。
创新成果打破了工艺局限,不少曾因技术难题被束之高阁的设计如今实现量产。上述负责人介绍,目前团队完成水晶制品设计作品版权登记109项,为企业累计设计2000余款产品,真正实现了“技术突破”向“产业价值”的转化。
权益护航:构建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网”
随着创意成果持续涌现,知识产权保护成为产业升级的重要支撑。
浦江县整合省级品牌指导站、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分中心等资源,建成全省首个产业园区行政裁决庭。其创新推行的《浦江县水晶产业专利侵权纠纷化解多元协同机制》成功入选全省营商环境“微改革”案例。
值得关注的是,浦江与广东中山古镇两地市场监管部门还建立了跨区域执法合作机制,打破水晶产业链维权地域壁垒。今年以来,两地已快速办结专利侵权案件19件,有效保护创新者的合法权益。
生态赋能:创意落地“不止于赛事”
以服务平台为依托,浦江县成功构建“设计——打样——检测——量产”全流程转化机制,让优秀作品得以持续对接市场需求。浦江县市场监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当地已完成70项版权申请,30余项参赛设计通过平台实现落地转化,从概念图纸变为货架上的热销商品。
“我们要做的不仅是连接创意与生产,更是构建‘设计+科技+标准’的创新生态。”上述负责人表示,未来将进一步整合资源,让浦江水晶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持续焕发活力,续写从“生态逆袭”到“产业升级”的新篇章。
□史鸿锋 金甜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