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市场监管报
发布时间:2025-11-19


|
近年来,北京市平谷区市场监管局主动作为,构建统一领导、衔接顺畅、快速高效的知识产权保护格局,强化“平谷大桃”地理标志保护体系建设,有力促进平谷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
建立大保护格局 构建科学高效保护体系
强化统一领导,建立知识产权联席会议制度。2020年8月,平谷区市场监管局提请区政府出台《平谷区知识产权联席会议制度》明确各成员单位职责,建立议事规则和信息交换、情况通报制度。2024年7月,由区市场监管局牵头,召开区农业农村局、交通局、公安局、商务局等多部门参加的联席会议,针对外地大桃侵权假冒平谷大桃行为开展联合打击。
保障衔接顺畅,建立跨部门知识产权执法协作机制。与东城区法院、平谷区法院签署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衔接配合工作协议书。区市场监管局、区农业农村局、区园林绿化局、区文化和旅游局、平谷公安分局、区检察院、区法院等七部门签署《关于加强知识产权跨部门执法协作的工作意见》。今年7月,区市场监管局与区检察院共同推进地理标志“行政+司法”协同保护,联合区农业农村局果品产业服务中心重点加强对线上违法线索的摸排研判,筛查出12条涉嫌侵权假冒违法线索。
实现区域共治,签署“三省四地”知识产权合作协议。2022年8月,北京市平谷区、天津市蓟州区、河北省三河市、河北省兴隆县签署“三省四地”知识产权合作协议。协议从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服务多方面开展深入协作,强化信息沟通、经验共享。为落实协议精神,三省四地市场监管部门召开座谈会,就知识产权工作开展情况、落实合作事项等方面进行交流座谈,决定依托协议在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服务多方面深化合作、协同发展。
贯彻严保护导向 严厉打击侵权假冒行为
强化源头治理,净化包装箱市场。2021年以前,平谷大桃虚假宣传问题及包装箱侵权问题比较严重。2021年8月,平谷区市场监管局组织开展平谷大桃包装箱专项检查行动,扣押8150个侵权包装箱并立案查处,其中“刘某义销售他人擅自制造‘平谷及图’证明商标标识案”获评2022年度北京市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十大典型案件。
严格执法检查,维护平谷大桃品牌形象和品牌效应。2024年,平谷区市场监管局出台平谷大桃保护工作方案,开展执法检查,向北京丰台、山东、河北等地移转涉嫌侵犯“平谷大桃”地理标志专用权违法线索6条。该局查办的侵犯“平谷大桃”地理标志专用权案件被评为2024年度北京市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十大典型案件。
开展跨地区联合执法,形成区域共治的快保护格局。今年8月,平谷区市场监管局依托“三省四地”知识产权合作协议,开展平谷大桃侵权假冒跨地区联合执法行动。此次行动得到北京市市场监管综合执法总队大力支持,同步对涉及京津冀3个省(市)、11个区县的12家涉嫌侵权假冒平谷大桃违法网店开展执法检查,对其中5家网店立案调查。
强化多维度赋能 综合效益协同提升
品牌效益提升。“平谷大桃”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入选全国“商标富农和运用地理标志精准扶贫”十大典型案例,被授予“百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平谷大桃”地理标志品牌影响力越来越大,品牌价值大幅提升,由2010年的18亿元跃升至现在的101亿元。
经济效益显著。平谷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大桃销售工作,建立市场销售、社区团购、直播电商等多维度立体销售体系。2022年平谷大桃总销售额11亿元,2023年达15亿元,2024年达18亿元,有效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和乡村振兴。
科技效益凸显。平谷大桃充分借助“农业中关村”科研优势,实施高效高密植现代化果园、智慧果园、未来桃园建设,将智能检测、无人系统、数据分析、花果管理等“黑科技”嵌入大桃生长全周期,让大桃产业成为打造“农业中关村”的示范样板。
文化效益丰硕。平谷区持续深挖“桃文化”、做大“桃文章”,以大桃为媒讲好平谷故事,以“平谷大桃”地理标志弘扬乡土文化内涵,培育多种消费业态、打造更多休闲产品,产生多个引领潮流、带动消费的创新载体。
社会效益明显。近年来,平谷区市场监管局不断构建大桃销售诚信体系,引导桃农“种优质桃、卖诚信桃”,推动大桃产业提质升级,用心打造“科技桃、文化桃、诚信桃、致富桃”。一颗颗桃子,凝聚着现代农业科技成果,承载着数万桃农的小康梦,也链起平谷区发展现代高科技农业、实现乡村振兴的宏伟蓝图。
□路 文 井 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