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市场监管报
发布时间:2023-03-07
塔山村地处贵州省岑巩县东南部,气候湿润,景色秀丽,但受各种条件限制,很长一段时间,人们的生活一直难以改善。
这两年,村民们时常谈起他们的村党支部书记郑培坤。这不仅是因为他一直自称“职业农民”,更因为他主动放弃在大城市的“白领”工作,返乡创业,坚持团结广大农户发展养殖业,在市场监管部门帮助下,努力追寻乡村振兴梦,推动共同富裕,走出了一条建设美丽乡村的宽阔大道。
乡村振兴梦与家国情怀
2005年大学毕业后,郑培坤在城市里当上了一名“白领”。2012年的一次返乡探亲,令在外打拼多年的他萌生了回乡带领大家创业致富的想法。
那时的塔山村,不仅村民生活水平低,乡村产业发展也几乎为零。“村里青壮年大多外出打工,留下的都是老人和孩子,整个村庄显得十分荒凉。”看着故乡的冷清,郑培坤心里不由泛起阵阵酸楚。
“我学的是畜牧兽医专业,希望能用一技之长在村中发展规模化养殖业,帮助大家摆脱贫困。”深入思考后,郑培坤心中燃起了一股火苗。
这一年,郑培坤正式告别大城市的工作生活,一头扎进这个落后的村庄,与他一同返乡的,还有他带领家乡摆脱贫困的坚定心愿,他将这称为“家国情怀”。
返乡的愿景是好的,返乡后的路却要一步一个脚印地走。经过走访调研,郑培坤发现,村民们原有的养殖方式粗放,以户为单位零星散养,不仅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养殖收入也微薄。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逼自己开动脑筋想办法。“建设现代化养殖场,变原先的粗放式养殖为标准化、规模化养殖,以养殖业为载体带动大家创业致富。”随着思路逐渐清晰,他的信念日益坚定。
解决产业发展“卡脖子”问题目标一旦明晰,脚步就更坚定有力。
郑培坤发现,塔山村原有的肉牛养殖业,在他返乡前已遭遇多年“瓶颈”,诸多制约养殖业发展的“卡脖子”问题亟待解决。
由于当地没有种牛繁育基地,村民们需要到内蒙古等地牧区购买种牛。采用“散养”方式的农户都是零星几只地购买。这样,不仅价格高,私下购买的种牛也因缺乏检验检疫条件而存在健康风险。未经检验的种牛一旦患有传染病,轻则被处理、给农户造成损失;重则传染给人,带来更大危害。
郑培坤觉得,建设规模化养殖场,一定能解决这些令养殖户“头痛”的问题。
2020年11月,郑培坤开始担任塔山村党支部书记。他带领村“两委”班子推动成立养殖专业合作社,成批购买种牛,还将饲料配备、兽药使用等统一规范起来,解除养殖户后顾之忧,让大家能够安心养牛。
养殖产业蒸蒸日上的同时,一些制约产业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又逐渐显现。“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融资难、人才匮乏及养殖户品牌意识不强。”郑培坤对此有强烈感受。
由于缺少抵押物,农村养殖场向银行贷款常遭遇“融资难”,这是制约产业规模扩大的重要因素。同时,专业人才匮乏也令郑培坤焦心:“老一辈养殖技术人才已到退休年龄,年轻一点的80后、90后技术人才又不愿留在村里,养殖业技术型人才断档窘境凸显。”此外,品牌意识不强也是制约产业发展的因素之一:“农户养殖加工的肉品质量虽好,但由于缺乏品牌意识,在诸如商标培育、有机产品认证等工作上做得不够,常面临滞销境况。”他感叹道。
“对症下药”助产业做大做强
如何“对症下药”,将产业做大做强、纳入良性发展轨道,使村民持续增收?郑培坤一天都没有停止思考。他与村“两委”班子成员一同为解决农户困难奔走。当地市场监管部门得知他们面临的问题后,主动送来帮助——
为支持养殖业走上品牌化发展之路,当地市场监管部门积极引导养殖户延长产业链,将出栏的猪、牛等牲畜就地加工成肉制品,发展肉制品深加工。同时,在距离村子30公里的县城设立农产品直营店,建立从种牛养殖到加工、销售全链条,延长产业链,为产品打通销路。
在养殖场办理食品生产许可证时,市场监管部门也及时提供政策指引,方便相关证照顺利办理。
要提高产品品牌价值,抓好产品质量特别是工艺改进是关键一步。为此,市场监管部门提供了有针对性的扶持。在他们的指导下,养殖场引入肉制品有机生产流程,生产工艺大幅改进。“从饲料中不能添加什么到肉品如何科学加工,市场监管部门都严谨细致指导我们对标对表,用高标准切实改进产品质量,提升品牌价值,农产品更畅销了。”郑培坤回忆说。
此外,在标准厂房建设、项目申报指导、向养殖户宣传政策等方面,市场监管部门也为村里提供了许多帮助。
“目前,村里农业产业年产值达到7000万元。”郑培坤欣慰地说。在他的带领下,塔山村人均纯收入从2012年的4629元增长至2022年的1.8万元,450户、1756人累计分红1176万元。郑培坤还被授予“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全国农业劳动模范”“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今年当选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征途上,郑培坤的心里又有了新的期望。繁忙工作之余,他为促进农业农村更好、更快发展持续思索。来北京的路上,他考虑将加大生活污水处理能力并加大资金投入,提高农村医疗保险中对70岁以上老人的补助标准,提升公益林补偿标准等纳入今年的提案工作。
“不管是带领村民发展养殖业增收致富,还是以上提案,最终目的都是增加农民收入、让农民过上更幸福的生活,让乡村面貌更加美好,这是我作为一名‘职业农民’心中的家国情怀,也是我奋斗的最大价值所在。”郑培坤对记者说。
□本报记者 孙 彦